「痛」並不等於「苦」
◎聖嚴法師 曾經有一位老和尚罹患癌症,躺在病床上發出陣陣呻吟。 徒弟好奇地問他: 「您不是說四大皆空嗎?怎麼還會覺得痛呢?」 老法師回答: 「空就是空,痛就是痛啊!」 的確,即使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和尚, 仍然會有肉體上的病痛。 一般人常把「痛苦」連在一起講, 分不清「痛」與「苦」的區別, 多半認為痛就是苦、苦也一定會痛, 把兩者混為一談,事實上它們有極大的不同。 「痛」是肉體上的, 例如,當身體受到種種折磨、傷害, 或是被東西打到、撞到時,神經一定會感覺到疼痛, 這是人體的正常現象, 否則就不是人類,而是植物、礦物了。 根據歷史記載, 釋迦牟尼佛也有肚子痛、背痛的時候, 這表示成了佛的人,身體還是一樣會有疼痛的感覺。 但是佛的心裡不會覺得苦,苦是精神、心理上的。 苦有很多類型,例如「生老病死苦」: 對「生」的貪戀、執著,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事; 看到自己隨著時光流逝而年「老」力衰、疾「病」叢生, 心裡卻有所不願,也不甘心承受時,就會覺得苦; 或是當一個人面臨「死」亡, 無論是自己或是親人過世, 心裡都會遭遇很大的衝擊,無法接受, 這些都是苦。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, 還有希望得到某種東西卻得不到的「求不得苦」, 以及由人際關係所帶來的 「愛別離苦」與「怨憎會苦」── 無法與親愛的人相聚在一起,卻捨不得分離; 或是放不下與冤家的仇隙,卻偏偏時常與冤家相遇。 除此之外像憂愁、恐懼、嫉妒、憎恨、懷疑…… 等負面情緒,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生是苦的。 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: 痛是身體上的,苦則是精神上的。 身體上的「痛」,在活著的時候無法解脫, 但只要等到死亡、肉體消失之後, 痛也就不存在了; 「苦」則是永遠的, 因為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,如果在精神上放不下, 即使死亡之後,都不得解脫。 而且,當我們的心苦到極點時, 往往也會引起身體上痛的感受, 例如,有時我們會說「心好痛」,但實際上, 此時是因為太傷心、太放不下, 情緒上愁苦的感受太強烈了, 才會使人覺得「心如刀割」,痛到無法承受, 但其實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苦。 然而,如果自己的辛苦有所報償、回饋, 就會覺得很安慰; 即使歷經千辛萬苦、受盡煎熬, 等到苦盡甘來、享受成果時,仍然會樂在其中。 由此可見,當感覺不自在時,就會覺得苦; 對於未來抱著希望時,就又不苦了, 所以,「苦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感受, 會隨著外在環境不斷地轉變。
因此,如果我們的心能夠時時刻刻提得起、放得下, 隨時隨地面對現實、處理現狀,而不恐懼、不逃避, 看到什麼就是什麼、該怎麼做就怎麼做, 盡心盡力處理之後,又能夠不在乎結果, 就能保持心情的平靜,不再受苦了。 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-第282期》 聖嚴法師加油!
虔誠祝福與祈禱
聖嚴法師身體健康 早日康復
祝福與祈禱 每個人願願所求皆圓滿